笔耕不辍 履践致远的农民工——记书法家、作家、诗词爱好者葛海军先生的平凡事迹
2025-01-27 18:24:32
笔耕不辍 履践致远的农民工
——记书法家、作家、诗词爱好者葛海军先生的平凡事迹
采编 吴春路
葛海军是圈内众人皆知的小名人。无论是保定市书协、作协、诗协都有他的身影,前几年我与他相识并求过他的墨宝。近来我发现他的书法、文学创作、诗词都有出乎意料地提高。于是我便产生了一个想法,何不对他来一个正面儿的访谈呢?于是我拨通了他的电话,说明情况。葛海军老师谦虚的说:“哥俩聊会儿喝口小酒还行,我没你想象的那么优秀。好吧!我等你!”就这样他热情的接待了我。
一、书法让我受益终身
2025年新年伊始,我来到葛老师家中。他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敏捷,虽年近七旬,但看上去仍像四五十岁的壮年人。环顾室内,墙上挂着他自己的书法作品,内容也是自己写的七绝《青年》,没有一个像样的书架,最显眼的是写字台前,在暖气罩上放了一块PVC板儿。然后放着它常用的书籍,都是书法字典,唐诗宋词、字帖等。我抽了一本唐·怀仁《圣教序》字帖问道:“练书法有十几年了吧?
“对!从54岁开始自学,《滕王阁序》中有两句话“东隅已逝,槡榆非晚。”不也是对老年人励志的鼓励吗?!
就这样他兴致勃勃的讲起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
起初学书法就象大多人一样有点儿茫然,后来才知临帖,这一临便尝到了甜头,特别是对于我这样没报班学过的人,只有个人下功夫多练习,在帖中找答案,当然我自己认为也得相信点天赋。

书法作品
啊!那你举例说一下!
就拿王羲之的《草诀歌》来说,当时我从地摊儿上买了一本儿,只是认为好玩儿,结果翻开书一看,我全会写。因为当时还没练过书法,更没临过帖,别说草书,就是楷书帖几乎都没见过。后来我竟一字一句的把他背过来了。那时经常去竞秀公园看别人写地书。大多是写一首诗或几句话,我就站在旁边看。后来他们鼓励练习,于是我在马路上背写600多字的草诀歌。引来众多路人驻足观看。甚至有老外伸出拇指说:“ok!ok! ”记得当时有一位书法名家路过对我说:“起点不低呀!”我至今也不明白他这句话是褒意还是贬意。

草诀歌长卷
后来遇到在房地产公司编辑部上班的焦老师,他看我的字写的不错,便介绍我入了保定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接下来又入了几个书画会,随着活动的逐渐增加,耳闻目睹确信了临帖是成功捷径之路,所以我更加努力。楷书欧,柳,颜、赵都涉猎过,后来以欧楷为主,2002年获得河北省楷书大奖第一名。行书有唐·怀仁《圣教序》,王曦之《兰亭序》,米芾的《天马赋》,《梅花赋》,赵孟頫的《千字文》,文徵明的《滕王阁序》等。隶书《曹全碑》、《乙英碑》、汉简等。只有临多了,在书写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去发挥。 我临帖有个习惯,首先熟读文章内容,临熟之后必须全帖背写,一是练字,二是练大脑的记忆,三是最后意临写成长卷保存。其实“背写”也是古人学书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隶书长卷

楷书长卷参加高新区书画展
这些年不但自己学,还把个人学习的经验做成教案。去授课,所到之处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那就是接地气,容易懂,讲的都是干货。同时我还帮助不少社区成立了书画组织,为社区的文化生活注入了勃勃生机,而且每年都会深入社区、农村义写春联十多场,因此2018年获“保定市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称号。

授课照片

为敬老院送福字

获保定市进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照片
现在任万和城书画院院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保定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还兼任多家书画院副院长、秘书长等职务。书法作品也被国际友人和国家有关部门永久收藏。

北京抗美援朝纪念馆收藏

龙字榜书收藏证
二、 写作之路 缘于书法
这些年在朋友圈儿常见你的文章刊在报纸或微刊,你是怎么从书法转移到写作的?
其实这也源于书法,在担任竞秀区老年书画研究会秘书长的八年间,我经常组织活动,这是既高雅也是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又是对国粹的传承和弘扬。我想,为什么不能大张旗鼓的去宣传呢?也许是一些老师较保守,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我作为秘书长有责任写成文字把它宣传出去。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活动内容写成一二百字的新闻稿,直接拿到保定报社,去找办公室领导。当时对投稿流程一窍不通。他们很客气,告诉我去找版面儿负责人。当我见到版面儿负责人,他们感到惊讶,因为我手里拿的是手写纸稿。现在谁还用纸稿子都是电子版,这对我既不懂电脑,也不会上网的人遇到极大的困难。随后记者们还是很理解我的,让我把纸稿先放下,留下电话,姓名,地址,果然次日见报了。通知我去拿报纸,那绝对是欣喜若狂,后来在孩子们的帮助下,终于掌握了用手机上网并在手机里建立了笔记本儿,从此源源不断为报社提供书画内容的新闻稿。有的记者还嘱咐我大胆写,报社并没有这方面专职记者,你就作我们的“通讯员”吧!后来不论是日报,晚报,老年网、《夕阳周讯》都有我关于书法活动的报道。现在保存的有200多篇。
后来与记者们接触多了,他们开始鼓励我学写散文儿。他们说散文好写,平铺直叙,不涉及政治就行。我听了他们的建议。开始学写散文儿。这一写就坚持到现在了。这期间还是不间断的写一些有关民生的新闻稿子。2019年我被晚报评为爆料人二等奖,同年在《夕阳周迅》一名老编辑推荐下,我加入了市作家协会。
近几年又加入了莲池区、竞秀区作家协会,微刊上的稿子也是这两家发表的。2024年7月在竞秀作协闫逶迤主席推荐下,还接受了市广播电台采访。
这十年间一直与《中国日记报》供稿,有书法作品,新闻类,散文、诗歌类,也有长达7000多字,对康殿英馆长的采访稿见报。2017年《中国日记报 我的知心朋友!》,在本报举办的全国日记征文中获优秀奖。2024年。在日记报举办的建国七十五周年优秀日记展览中。我2007年10月1日的《国庆节联想》日记获奖并展览,深受广大游客的好评。

日记获奖合影

获奖日记展览
说我是作家有点惭愧,我纯属爱好。我认为有人欣赏也好,无人喝彩也罢。灵感来了就动笔,任何事也不是一蹴而成,都是慢慢积累的。我想信《庄子·渔父》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才一路风雨兼程走到今天。
三、练习写诗也缘于书法
书画界的许多人都是写唐诗宋词一类的内容,当然也有人想写自己的诗。但是写诗又谈何容易,我也曾尝试写诗,可惜门槛儿太高了,就像一条不敢触碰的高压线。因为写诗条条框框太多了,至今我认为自己没有写诗的天赋。所以一次一次的试,一次又一次搁浅。
直到2023年11月底,竞秀作协召开的一次诗词讲座,我遇到了一位曹老师,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二人交谈甚欢,便加了微信,几天后我翻阅以前写过的“诗,”发现有一首《冬雪》七言绝句。我鼓足了百倍的勇气,用微信发过去让老师看。结果,老师很快回复说:“小诗不错,略改二字请参考!”我怀着激动而忐忑不安的心情,看了老师改过的诗,意境,画面感上升了一大步。一下有了诗的味道。有了老师谦虚而又温暖的鼓励,我才有了信心。于是继续练写七绝,内容也是多样化,2024年习作了100多首七绝,有新韵也有古韵,还有几首十六字令,因此分别被莲池、竞秀、银铃3个诗社吸收为会员。部分拙作均被各诗社发表。2024年底,又加入了市诗词协会,从此迈出了写诗的蹒跚一步。如果没有曹老师的鼓励扶持,恐怕一生都徘徊在诗词大门之外。想来这几年游过翰墨深邃的海,也体验过伏案码字的艰辛,如今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踏入诗的浪漫之河。总之,无论书法、写文章、习诗都是净化自己心灵,更是健康、快乐自己的一种方式。《千字文》中讲到“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滿,逐物意移。”也是告诫人们静心、守住本性,不要追求物欲而转移自的意志和目标。
常有人看我累,我并没有感觉,只觉得充实快乐,其实做任何事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终将一事无成。俗话说:“没压力就没动力,”对我而言体会极深。
我看着他那一摞摞的报纸、书籍,还有数十本大红的荣誉证书、奖杯,有点儿目不暇接之感,我顺手翻看了一摞报纸,有《燕赵都市》报整版采访《保定保安 最强大脑》,有莲池周刊整版采访,《葛海军的快乐生活》,保定晚报一篇采访题目是《笔尖下 记录点滴人生》,内容是他应邀参加第一届全国日记文化座谈会专访,上面数字显示他写了42年的日记,至今算来应是50多年了。《保定日报》则是报道他《年过半百学书法》的事迹,当然还有保定市老年网、中轻网、子凡茶道网等长篇采访。他不仅是埋头苦学,而且还是一个曝光率很高的公众人物。

晚报采访报道镜头

保定日报报道

保定老年书画报报道
通过这次对葛老师的访谈,让我进一步看到他的内心世界的美丽。他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编织着朴实无华而又令人陶醉的故事,他用才华点亮了属于他的那颗星,闪耀着独有的光芒。着实有点士别三日,便刮目相看的感觉。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刻苦,坚持,毅力,用他自己的话说:“学习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唯有坚持不懈,方能见彩虹。快乐是自己找别人给不了的,对吧!”让我们祝愿葛老师在新的一年里,在他人生快乐之路上笔耕不辍,履践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