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梦周:书写新中国第一份国书的书画大家

2024-12-02 17:16:26


        阎梦周(1914—1993),别署健民,七十以后号忘龄,河北曲阳县恒州镇东关村人。阎先生自幼酷嗜书画,十六岁时曾参与北岳庙壁画的修复翻新。稍长,曲阳师范毕业后在解放区从事教学工作。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又先后毕业于北平艺专(今中央美术学院)和华北大学(今中国人民大学)三部(文艺学院),曾师从陈半丁、胡佩衡诸先生。
 
        新中国成立后,被分配到中央美院“实用美术工作室”从事美术设计工作,参加了由张仃任组长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大会及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美术设计工作,设计书写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块牌匾、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一块牌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会议会标以及新中国国字第一号国书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之后又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美术编辑。1975年1月退休后回到河北保定,在保定莲池书院老年大学任教授,潜心诗词书画,其人其艺享誉一方,为燕赵一代画伯。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保定市政协委员。
 
        提起阎梦周这个名字,年轻一代的书画爱好者恐怕知道的已经不多了。阎梦周先生最应该让人记住的是他曾参与过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美术设计工作,并亲笔书写了新中国第一号国书。
 
        能诗者未必能书,能书者未必能画,能画者未必能诗。能诗能书能画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大境界,得此境界,必成大家。无疑,阎梦周先生已得此佳境。阎先生除了在中国书画方面卓有建树外,他的素描、水彩功底也非常扎实。在阎先生存世的作品中,以中国书画作品最多。特别是先生晚年主要以中国书画创作为主,并形成了自家面貌,其中在中国画方面,山水人物、兰竹松梅、花卉走兽无所不能;在书法方面,真、隶、行、草俱佳。
 
        阎梦周先生作品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无不寄托着他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一笔一墨,一字一句,也无不体现出他深厚的修养和功底。阎梦周先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精英,是保定的骄傲。
 
       
(阎梦周先生书写的国书)

 
毛主席颁发的任命书由他书写

        阎梦周先生1914年出生于曲阳县,家境贫寒,但自幼天资聪颖,嗜书爱画,在曲阳县方圆百里小有“画童”之名。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毕业于北平艺专、北平华大美术系,师从书画名家陈半丁、胡佩衡,入正统学府深得名家教诲,求得中国书画艺术真谛,并学得西方绘画理论与技法。名校名师良好的艺术环境,为阎先生奠定了扎实的书画基础。阎先生出众的书画才华,被傅作义将军看中,成为傅将军的秘书。傅作义将军为阎先生打造了优逸的创作环境,使阎先生的书画艺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奠定了在北京书画界的地位,进而成为全国有影响的知名书画家。
 
新中国成立后,阎梦周先生被分配到中央美院“实用美术工作室”工作。后又派到张仃担任组长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大会及新中国开国大典美术设计工作。组织上将书写“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块牌匾、“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一块牌匾以及政协全国第一届会标的重任交给了阎梦周先生,当时毛泽东颁发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书,也交由阎梦周先生书写。从此阎梦周先生的艺术地位得到认可。
 
        阎梦周先生书法的独特性在于,他将历代名家书法之精髓贯入其中,将其广博的学识及创作时的激情通贯融合,从阎先生的书法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行笔之随意,中锋偏锋并用,方圆立笔并举,虚实兼融,结字朴实无华,矫健俊逸,刚柔并济,遒丽通容,故而他的书法气势开张,气度轩昂、端庄、沉稳大气。
 

(阎梦周书画作品)

四十年代的“江北兰王”

        阎梦周先生的书法艺术名扬海内外,而他的国画也很有特色。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阎先生的国画作品在北平就很有市场。新中国建立后,阎先生便加入了“中国画研究会”与张大千先生的二哥张善孖、李苦禅、王雪涛等多位书画名家在一起切磋书画技艺,探求中国画的创新发展,那时的阎梦周无论是书画的实力,还是在书画界的影响力,已非一般书画家可比。
 
        阎先生的国画作品,画路很宽,工笔画、写意画、山水、人物、花鸟、样样皆精,更是享有“江北兰王”之称的画兰高手,从他的作品中透出“半生竹子一生兰”的高远意境。
 
        兰花,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文化符号之一,从古至今,无论在诗文里,还是在画作中,文人们常常用兰花来表现自己的品性和精神境界。阎梦周先生的兰花作品素以飘逸的线条为主调,用笔洒脱,一气呵成却又一波三折,浓淡远近相得益彰,将水墨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阎梦周<右>与书法名家熊任望在自己作品前合影)

 
笔墨高古山水画

        阎梦周先生的中国画作品虽然题材多样,但追求笔精墨妙、平正严谨的艺术风格却贯穿始终,作品中总是充溢着一股正气和文雅之气。阎先生的山水画技法高、立意高。其山水多以表现空谷幽泉、溪山鱼棹、涯谷渚潭、古寺苍山、云蒸霞蔚等等脱世“桃源”的意境,体现了阎先生一生执着事业又淡泊名利的品质。观阎先生的山水画,人们从中可感悟到,宋代李成、关仝、范宽的画风,“近视有千里之遥,望远不离坐处”;同时又显示出董源、王洗等名家皱搡之法;体现出近代赵孟頫“画贵有古意,书画用笔兼融”的特点。集名家之长融己作品之中,在阎先生的作品中处处可见。擅用山石之皱法是阎先生作品的一大特点,在不同题材作品的结构、布局中,他将芝麻皱,米点皱、斧劈皱、牛毛皱、荷叶皱、披麻皱恰到好处地运用于其中,体现了阎先生山石纹理脉络节后画法的独特性。《秋日山居图》便是阎先生将多种技法融于一体的代表作。此画系描述江南山水景色之作品。画中的重山叠岭为背,以写实的“小桥流水人物”为主题近景,采用三远透视之技法,多种皱法兼用,将传统的笔墨技法,按现代之审美进行重组,运笔用色平和、秀丽、笔韵贯于结构中,使作品清雅又不失浑厚,读后给人一种大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相融之美,让读者陶醉于美景之中。阎先生早年为得山水之灵感,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寻找创作源泉,所以先生的画作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在国际收藏家协会藏存着一幅阎梦周先生的雪景图。此画很有宋代范宽雪景之画风,但先生承古却不泥古,他在采用传统笔墨技法的同时,将西画中的焦点透视与中国的散点透视技法相渗相融,工笔与写意之法兼用,采用托作法,大块留白渲染雪状,采用干皱淡染之技突出雪厚之处,采用墨彩合用显示雪之洁白,多种技法的运用,使画面虚实相兼,层次分明,视野广阔,对自然的热爱贯于运墨之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阎先生早年创作的一幅巨幅山水画《云海松涛》,结构丰满,既显示了南方山水之清秀典雅,又不失北方高山大川之气势。亭阁、小桥、青松翠柏、远峰近岭、浮云溪水尽收于作品中。此画将浅降与青绿相融,将皱、点、线统一成面与体,利用平静的水面,与似隐似现的远处山峰,衬托出流动飘渺的浮云,使画面静中有动、以动出神、以神注形,画面犹如梦幻中的世外桃源。画作功底深厚,意境高远,深得业界赞誉,台湾收藏名家梁先生特意来大陆寻找阎梦周先生的绘画作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1949年阎梦周先生书写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标)

德艺双馨真君子

        六十年代,阎先生老家一位乡亲,因家庭遇窘,便妄称先生早年借过他300元钱。当先生得知此人家中之灾情,便给了他300元,让此人度过了难关。当时许多人要告此人,要回钱,但却被阎老劝阻,说此人也是出于无奈。先生善举被乡亲们称赞不已。先生退休之后,并不以名人自居,经常帮助街道居委会搞些宣传活动,为居委会写字画画。为街道写黑板报,成了阎老一项义务工作。那清秀的字体,漂亮的图案,引来许多人围观。阎先生为人热情,谦虚对人,不拿自己的书画作品当做赚钱之物。许多人都知道,阎梦周先生的书画作品在荣宝斋的售价很高,但先生对此看得很轻,只要朋友有事需要,他就有求必应,从不向人索取报酬,而且还自己出钱将作品装裱好,送与求书画之人。多少年来无偿送与他人的书画作品已无法计算。求画的人,有汽车司机、清洁工、种地的农民,可谓举不胜举。“文革”中,先生去了江西“五七”干校,于田园农舍间劳作,砺练了他的品质性格,使他的作品日益炉火纯青。他的山水画更有气势,更加飘逸秀美。晚年,病中的阎老心态沉稳,处世泰然,他书写的一首诗是其内心的最好写照:“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这种开朗、达观的态度,不正是君子之行吗?“希望成名既是空,名本无名是正宗”,是阎先生1973年的书法作品,简单的两句话语:包含着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大美无言的哲学智慧;承载着朴实无华、淡泊名利和超世脱俗的豁达人生,道出了伟大出于平凡的深邃理念,也是阎先生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在纪念阎梦周诞辰95周年画展中,著名花鸟画家许鸿宾先生曾写道:“梦周先生笔墨高古,令人感佩,其人格、画格皆吾辈应楷模”。我想,对阎梦周先生最高的艺术评价,应该是用“人格”写成的君子之风!

作者:沙娜  出处:保定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