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俗斋艺谭 (第61期)

2022-11-16 18:03:43




 
“淡墨探花”王文治
文 /韩立壮
 
        清朝乾嘉时期,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说。浓墨宰相指的是石庵相国刘墉,淡墨探花便是梦楼太守王文治了。清朝名仕梁绍壬、书画名家钱泳在笔记当中皆将王文治与刘墉作比,可见其书法造诣之深,名望之高了。
 
王文治画像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清代书法家、诗人,江苏丹徒人。工书法,得董其昌神髓,以风韵胜,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齐名,合称四大家。有《梦楼诗集》、《论书绝句三十首》等存世。
 
半俗斋藏王文治行书对联

        王文治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而其 一生以书法称名于世,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入手,受其影响颇深。他的楷书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但钱泳却认为他是学赵孟 頫和董其昌的用笔,中年以后改习张即之。从王文治传世书法来看,其飘逸婉柔的点画和妩媚匀净的结体,的确透露出与笪重光、董其昌二人书法的传承关系, 而线条的扁薄,更是浸染于笪氏书法的结果。除笪、董二人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王文治中年以后潜心禅理,对于有关佛经的书法尤其用心关注。他曾收得张即之的写经墨迹,临摹学习,因此其书风与张即之、笪重光一样有用笔扁薄的特点。
 
王文治作品

        王文治书法二十几岁就已名动京城。乾隆二十一年(1756),翰林侍读全魁、 周煌出使琉球,二人仰王文治书名,遂邀其同往,结果琉球人纷纷重金求购王文 治墨宝,让这个 26 岁的小伙儿书名大震。今天的日本冲绳博物馆,仍然珍藏着王文治当年的书作。四年之后,王文治进京殿试,得中一甲第三探花郎。又因其喜用长锋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与他的天然秀逸的书风有表里相成之妙,这便是日后“淡墨探花”的由来。
 
        据乾隆年刑部侍郎王昶《湖海诗传》记载:“禹卿尤工书,楷法河南,行书 效《兰亭》《圣教》;入京师,士大夫多宝重之。”当时朝鲜人来华,专门以饼金购得王文治书法以归,其书法声名远播海外。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时,在杭州寺庙中见其所书《钱塘僧寺碑》,大赏爱之。由于乾隆皇帝的赞赏,王文治的书法声望一下大大提高,广为流传,为士林所宝。典藏界评其书尝有“天下三梁(梁 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之说。
 

梦楼诗集
 
        王文治文字鉴赏眼力甚高,他做云南临安知府时,某城楼有一个木匾,上题 “雄镇东南”四字,“镇”字缺半,当地书家补了一半,人们认为是天衣无缝, 他并不知是后人补上的,看到这四个字后,戏称是一条活龙夹着一条死蛇,由此轶事也可推知他的眼力了得。
 
        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评价:“裴晋公笑韩昌黎恃其逸足,往往奔 放。近日才人,颇多此病。惟王太守梦楼能揉之使道,炼之使警,篇外尚有余音。”
 
刊头题字:陈清华
河北省书协会员,研习书法多年,各种书体均有涉猎,近年来主攻篆书,于清代吴让之小篆用功最勤,旁及邓石如,徐三庚等诸家。
 
作者简介:韩立壮
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保定市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保定市中国画学会理事,师从郑振国、吴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