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新会 王福友《末代状元刘春霖在清苑中冉》

2024-09-29 12:45:03

保定晚报 
 



刘春霖书法

史新会 王福友
        不久前在东湖边的保定市博物馆参观了“春降甘霖——爱国状元刘春霖书法文献展”。刘春霖求学于莲池书院,1904年考中状元。第二年,科举制度废除,他成为状元中最后一人,是保定的骄傲。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刘春霖还是清苑区中冉村的乘龙快婿,至今村里还流传着末代状元的许多故事。

 
        落魄秀才刘春霖

        刘春霖的家乡直隶(河北)肃宁县距保定150多里,他如何跟清苑结的缘?话还得从头说起。1872年,刘春霖出生在贫寒人家,父亲原是农民,后到保定府衙门当差,母亲在知府家当仆人,刘春霖和哥哥刘春堂寄养在伯父家。但刘家不是官宦之家,当时在官府当差并非富裕人家,也不高贵。刘春霖和哥哥初试秀才,还因人说他们父母是皂隶和仆人,出身不好,不能参加考试。后来,一解姓老廪生颇为义愤,出面担保,1892年,兄弟俩才双双考中秀才。兄弟俩中秀才那年刘春霖21岁。《刘春霖年表》记载:光绪五年,即1879年,刘春霖8岁,就在清苑私塾读书。“当年,刘春霖的父亲挑着一副担子,一头一个箩筐,筐里坐着刘春霖哥俩。”王五九是中冉村人,论辈分管着刘春霖叫姑爷,他这样回忆说。从肃宁到保定,走官道要途经中冉。官道往北直通保定府南城门,往南直达祁州、衡水等州县。“七七事变”后,日本军队为打通南下通道才在东边修成通往张登的土公路。1949年后,国家实行农业合作化,调整土地,南北官道才彻底消失。刘春霖是否在中冉村私塾读书不得而知,但是,他要去保定或是回肃宁必过中冉。中冉是千年古村,村北官道上有一座古石桥,名为“太平桥”。桥下横梁上刻有“万历四十一年孟春重修”楷书字样。万历四十一年是公元1613年,即便从重修算起,石桥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中冉文人辈出,清苑夫子郭棻就是中冉人,民国初年的《清苑新志》(抄本)序言就是郭棻后人郭立志撰写。如此繁荣且文脉源远流长的中冉,怎能不在刘春霖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村中富户王家院

        中冉王家祖坟在村子的西北角,太平桥下金线河上游的南岸.王五九说:“早年,一个风水先生看后说这是风水宝地,将来要出一只凤。”“刘春霖夫人就是王家丫头。”中冉人梁金栓说,“她出生在傍晚,人们看见一个大红球落入她家的院子,老人们说这丫头非同寻常。”王家丫头转眼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给本村西北头的刘家,选了良辰择吉日,就要完婚。就在这时,刘家小伙子突然病倒,卧床不起。这下可不得了,刘家说王家丫头克夫,自家小子闹病都是她妨的。一纸休书解除婚约,可克夫的名声一经传出,王家丫头的婚事就成了问题,没人敢寻,一来二去成了大姑娘,成为爹娘的一块心病。“村里米墨霖他爷经常到外地去,认识了一位穷书生,靠卖字画度日。俩人攀谈起来挺投脾气,得知书生还没娶妻,他立马想到了王家丫头。一提,书生倒挺乐意。回来跟王家一说,老两口也乐得合不上嘴,当年便拜堂成亲了。这书生便是刘春霖。”当时,王家是中冉村的富裕大户,家里的地不止在中冉,远在胡指挥、壁阳城都有他家的地,出门干活有好几套骡子马。刘春霖的丈人兄弟5个,依次名唤洛提、洛太、洛君、洛上、洛殿。王小姐的父亲排行老二,是王洛太。她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一个叫王荣,一个叫王彤,王彤过继给伯父王洛提。王荣是撕割票的,在徐水十几个村收税。王荣5个儿子,排“栋”字,依次叫“仁、义、礼、智、信”。但是,王家丫头到底叫什么名字却是说法不同。她的弟弟叫王荣、王同,都是两个字,她叫什么?联系她远在南京的重侄孙王立军,他说:爷爷曾告诉他,老爷那辈排“文”字,王荣、王同都有带“文”字的名字,老姑奶奶也应带“文”字。晚上,王立军发来信息说:我老姑奶奶叫王文凤。

        状元及第留墨宝

        “刘春霖和王文凤结婚是在中状元之前,婚后没出三年,刘春霖便高中状元。”梁金栓说。中状元后,刘春霖成为翰林院修撰。回到中冉,别人吵着闹着要喜钱,小舅子王彤开口便向他要官:“姐丈,你高中状元,成了翰林编修,你看看什么时候也给我个官当当。”刘春霖知道王彤虽然认识几个字,但那官又不是自己家的,随便能给?沉思片刻,便说:“行啊!我写几个字,你若认识,能够讲解上来,我便带你去做官。”说罢,刷刷点点,在纸上写下几个字。王彤凑上前去,一看,傻了眼,别说讲解,就是认都认不全,憋得脸红脖子粗。刘春霖对他说:“官也不是好当的,你还是在家好好种地吧。”刘春霖中状元后,岳母去世。闻讯,他乘三挂马车赶赴中冉奔丧。县乡村官员夹道迎接,只见车挺沉,马拉得费劲,车上银元、鱼肉不少。到的家中,参灵完毕,问及丧事办理事宜,王家回答丧事简办。梁金栓说:“刘春霖没言语,车上的东西就没卸完,丧事办完又拉了回去。”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刘春霖的骨头越来越硬,他拒绝和日伪合作,他的小舅子王荣也处处与日本人做对,恨得日本人牙根都疼。刘春霖考中状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书法,殿试《甲辰科状元策》被誉为馆阁体扛鼎之作,时有“大楷学颜,小楷学刘”的说法。“逢年过节,刘春霖回到中冉就给人们写对联。人们争着抢着要,有的还舍不得贴。”王五九说,“听说那时王荣爷爷家,刘春霖的字就有三板柜。”“三板柜的字,后来都被抄了去,沤炕就沤了一冬。”刘春霖的内孙女女婿米占军补充说。“现在,中冉村就存着刘春霖一幅字,是写给我爷爷的,上款题着:文波姻弟正之。我爷爷王荣又叫王文波。”刘春霖的内孙女王剩儿说。“拿出来让我们看看。”我们齐声说。“唉!”她叹口气,“没在我们家,在南大冉我姑姑他们家,轻易不让人看。”几经周折,我们终于见到了那幅字,纸已发黄,且多褶皱,但字迹完整,一字不缺,是一副对联,“谁知默鼓无弦曲,更望重新画舫斋”,出自苏轼的两首诗。署名下边还有两方红色印鉴,上面一方是“刘春霖字润琴”,下方是“甲辰状元”。对联藏在板柜底部当年才免于难,保存下来。中冉人在书法上是见过大世面的,清朝初年出了郭棻,清末又有张举人兄弟、秀才郭清汉,都学识渊博,文采过人。原先在中冉村东官道边上有一影壁,是郭清汉所写,过往行人无不驻足赞叹。梁金栓说:“王玉凤的姐姐嫁给中冉的濮家,儿子结婚时,刘春霖写的对联。人们评价说,好是好,就是团(拘谨、不舒展)了点。”在介绍刘春霖的文章中,中冉王氏只有寥寥数笔。“我姑奶奶去世得早,刘春霖中状元后没几年她就故去了。”王剩儿说,“后来,他续娶了沧州张氏之女,和我家人走动就少了。”王立军说:“爷爷曾告诉他,刘春霖和王文凤生有二子,其中一子名叫刘海云。”据说刘海云的后人现在美国,和国内没了联系。据《刘春霖年表》记载,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刘春霖36岁自日本留学归来,同年为其妻王氏举办了简单葬礼。《大公报》10月18日以《丧仪文明》为题报道:中国婚丧礼仪,每掺杂以种种迷信之陋习,故有志之士多有倡议改良者,然锢蔽已深,骤难更变。今刘殿撰(刘春霖)能毅然行之,殊堪佩服,特志之以为世俗劝。